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党群工作  教学科研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教学成果  招生就业  学团工作  合作交流 
  • 山东交通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日期:2021年09月03日   访问次数:   审核:焦培刚

    山东交通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

    专业:机械                       代码:0855

    一、培养定位及目标

    (一)机械专业培养高端机械装备行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并与本专业任职资格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扎实掌握机械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行业相关规范,在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机械专业设机械工程、船舶工程、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工程等领域,具体研究内容为:

    1.机械工程(领域代码:085501)

    以机电产品控制设计、机器人设计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水下机器人、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机电产品的优化设计、计算机的检测与控制、机器人的识别与控制、材料腐蚀、磨损与防护、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复杂构件的成型加工、增材制造技术、电气工程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以交通建设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技术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交通装备特别是交通建设装备设计制造、性能分析及智能控制、工程机械与智能化、交通装备电液驱动系统与工作装置研发、地下工程施工机器人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工程机械学院)。

    2.船舶工程(领域代码:085505)

    以船舶与海工装备设计、制造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性能与结构、游艇邮轮造型及内装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流固耦合、减振降噪与水下爆炸、海洋腐蚀与防护、优化设计与可靠性、海洋新能源开发、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海洋装备、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以轮机自动化控制技术、现代轮机管理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船舶动力装置自动化、海洋防污染与生态修复、船海新材料研发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航运学院)。

    3.智能制造技术(领域代码:085509)

    以交通装备智能制造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智能生产、智能检测与装配、数字孪生技术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工程机械学院)。

    4.机器人工程(领域代码:085510)

    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应用领域,重点围绕智能车辆、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智能计算、云平台和5G通信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定标准学制为3年,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修业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

    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一)课程学习主要在学校集中进行,其中校企联合课程可在企业进行。

    (二)专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三)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

    (四)学校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培养质量。

    (五)学校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的导师组,加强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由学校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企业导师主要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六)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以山东交通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以下成果之一:

    1.发表1篇论文或授权1项专利(研究生排名第一或导师排名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

    2.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A类与B类赛事省级及以上奖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竞赛项目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认定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研究生排名第一位);

    3.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供参会和论文交流证明(研究生排名第一位);

    4.经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其他成果。

    研究生在毕业答辩前按要求准备相应科研成果材料复印件报研究生工作处备案。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以工程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满足机械行业需求。

    课程总学分(含专业实践)不少于4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1学分,学位课16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和必修环节:

    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工程伦理、外语、数学类课程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英语、机械专业基础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本专业技术类课程;

    4.必修环节:专业实践、学术活动。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安排由研究生培养学院确定。

    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学位课

    是否校企联合课程

    授课学院

    备注

    公共课

    2811204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研究生工作处


    各方向必修

    28112042

    英语

    54

    3

    1


    28112043

    数值分析

    54

    3

    1


    2811204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28112045

    知识产权

    18

    1

    1



    28112046

    信息检索

    18

    1

    1



    28112047

    工程伦理

    18

    1

    1



    28112060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18

    1

    1



    专业基础课

    26121080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36

    2

    1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必修不少于5门)

    机械工程领域

    (085501)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26121081

    机器人设计

    36

    2

    2


    26121082

    材料结构与性能

    36

    2

    2


    26121083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36

    2

    2



    06121001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36

    2

    1


    工程机械学院

    (必修不少于5门)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06121002

    先进制造技术

    36

    2

    2


    08121071

    智能控制理论

    36

    2

    2


    06121003

    交通装备智能检测技术

    36

    2

    2



    06121004

    交通装备系统动力学

    36

    2

    2



    26121084

    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

    36

    2

    1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必修不少于5门)

    船舶工程领域

    (085505)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26121085

    计算机辅助船艇设计制造

    36

    2

    2



    26121086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技术

    36

    2

    2


    26121087

    船舶原理与设计

    36

    2

    2


    25121080

    轮机工程基础

    36

    2

    1


    航运学院

    (必修不少于5门)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25121081

    高等工程热力学

    36

    2

    2


    25121082

    现代控制理论(航运)

    36

    2

    2


    25121083

    船舶防污染与控制技术

    36

    2

    2



    06121005

    智能制造系统

    36

    2

    1


    工程机械学院

    (必修不少于5门)

    智能制造技术领域

    (085509)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06121006

    工业机器人理论

    36

    2

    2


    08121071

    智能控制理论

    36

    2

    2


    06121003

    交通装备智能检测技术

    36

    2

    2



    06121007

    智能工厂集成技术

    36

    2

    2



    08121070

    Python高级应用

    36

    2

    1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必修不少于5门)

    机器人工程领域

    (085510)

    28112061

    专业英语

    36

    2

    2


    08121071

    智能控制理论

    36

    2

    2


    08121072

    嵌入式系统

    36

    2

    2



    08121073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36

    2

    2


    专业

    选修

    26121088

    机电传动系统设计

    36

    2

    2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机械工程领域

    (085501)

    26121089

    计算机检测与控制

    36

    2

    2



    26121090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36

    2

    2



    26121091

    近代材料研究方法

    36

    2

    2



    26121092

    数控技术

    36

    2

    2



    26121093

    MATLAB工程及应用

    36

    2

    2



    26121094

    增材制造技术

    36

    2

    2



    26121095

    CAD/CAM/CAE一体化技术

    36

    2

    2



    06121008

    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

    36

    2

    2



    工程机械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06121009

    交通装备虚拟现实

    36

    2

    2



    06121010

    智能装备机构学

    36

    2

    2



    06121011

    数字图像识别处理

    36

    2

    2



    06121012

    先进材料特种成型技术

    36

    2

    2



    06121013

    交通装备信息化技术与管理

    36

    2

    2



    26121096

    船舶计算流体力学

    36

    2

    2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船舶工程领域

    (085505)

    26121097

    船舶新技术应用

    36

    2

    2



    26121098

    有限元分析应用

    36

    2

    2



    26121099

    船舶计算结构力学

    36

    2

    2



    26121100

    腐蚀与防护原理

    36

    2

    2



    26121101

    船舶振动噪声与爆炸冲击

    36

    2

    2



    26121102

    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

    36

    2

    2



    26121103

    海洋能源利用

    36

    2

    2



    25121084

    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

    36

    2

    2



    航运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25121085

    船舶监控技术

    36

    2

    2



    25121086

    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

    36

    2

    2



    25121087

    船舶节能技术

    36

    2

    2



    25121088

    计算机图形学与3D打印

    36

    2

    2



    25121089

    过程系统建模与仿真

    36

    2

    2



    25121090

    Python编程基础

    36

    2

    2



    25121091

    人工智能概论

    36

    2

    2



    25121092

    自动控制原理与实验

    36

    2

    2



    25121093

    机器人操作系统

    36

    2

    2



    25121094

    轮机故障诊断技术

    36

    2

    2



    06121014

    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技术

    36

    2

    2



    工程机械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智能制造技术领域

    (085509)

    08121075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6

    2

    2



    06121011

    数字图像识别处理

    36

    2

    2



    06121015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

    36

    2

    2



    06121016

    工业大数据与云计算

    36

    2

    2



    08121073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36

    2

    2



    08121074

    智能信息处理

    36

    2

    2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选修不少于4门)

    机器人工程领域

    (085510)

    08121075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6

    2

    2



    08121076

    机器视觉技术应用

    36

    2

    2



    08121077

    算法分析与设计

    36

    2

    2



    08121078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36

    2

    2



    08121079

    先进PID控制

    36

    2

    2



    08121080

    计算机控制

    36

    2

    2



    08121081

    线性系统理论

    36

    2

    2



    08121082

    预测控制

    36

    2

    2



    08121083

    最优控制

    36

    2

    2



    08121084

    系统辨识

    36

    2

    2



    08121085

    先进电机控制技术

    36

    2

    2



    补修课程

    沿用本科课程编号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

    32


    1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船舶工程)

    同等学力、跨专业必选(限2门)

    船体结构

    24


    2



    机械电子工程导论

    16


    1



    船舶与港口工程学院(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

    48


    1



    计算机技术基础

    48


    1-2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技术与应用

    64


    1-2



    轮机概论

    48


    1-2



    航运学院

    轮机自动化

    32


    1-2



    机械设计基础

    64


    1-2



    工程机械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系统设计

    48


    1-2



    必须环节

    28112048-1

    专业实践

    1

    8

    3-4





    28112049

    学术活动


    1

    1-5




    不少于

    6次



    五、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34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校内、外导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报告等材料,实践报告要有一定深度和见解,实践成果能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或实际工程的计划开发、技术改造、生产提高等,实践单位、导师和二级学院审核评定实践表现并给出相应实践考核成绩,成绩合格及以上的,获得相应实践学分。

    六、学术活动

    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了解本专业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研究生应在第6学期前至少参加6次学术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

    七、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机械专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机械专业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或者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又或者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完成论文选题后应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四学期初完成。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一定的实用性。

    八、学位论文答辩

    (一)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毕业论文预答辩、论文重复率检测和论文评阅,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二)论文答辩。二级学院组织5-7名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校外专家2名,应聘请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论文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的2/3以上(含2/3)同意为通过。

    九、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其机械硕士学位。

    十、其他

           本培养方案从2021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院办公室电话:0531-80687523    招生就业电话:0531-80683767